人民法院报:以案说法 让民法典走进百姓生活
随着民法典的正式施行,全国各地法院陆续宣判了一批适用民法典的案件,开启了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工作的民法典时代。这些案件在各大媒体广为传播,引发广泛关注,起到了很好的以案释“典”作用。
在宣传普及民法典中,各级人民法院肩负着责无旁贷、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任务,要充分发挥以案说法的优势,宣传普及民法典,使民法典真正走入百姓生活,走进千家万户。
一是要严格依法办好每一起案件,特别是“第一案”、典型案例,让民法典得到全面有效执行,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。毫无疑问,各级法院在审理民法典实施后“第一案”时,一方面要更加慎重更加理性,因为“第一案”的社会关注度较高。只有充分了解案情、准确理解适用民法典的相关规定,体现出办案者应有的法治素养,才能更好地彰显民法典的立法精神、提升司法机关公信力。另一方面,要抓住民法典实施后公众对“第一案”的关注度这种机遇,发挥案例的导向作用,助推民法典的普及。
二是各级人民法院要落实好“谁执法谁普法”的责任,树立“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”的理念。一个好的案例,有助于传达其中的法律理由和法律推理、法律方法,从而帮助公众理解法律精神。从公众角度来说,急需了解民法典。而公众了解这一新法律的重要机遇和途径之一便是司法案例,正因为其关注度高更能激发人们的兴趣。也就是说,“第一案”以及其他创下新纪录的案例,会产生更好的普法效果。
三是在以案说法的案例选取上要注意突出典型性、时代性、新颖性,以增强针对性、贴近性、实效性。要以群众关切关注的案例释法,用身边案例说身边事,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,通过具体案件,深入解读民法典,围绕争议焦点充分说理、答疑解惑。以进一步阐述民法典的重要作用,让社会公众更好地理解民法典的具体规定及精神实质,提高民法典意识。对具体案例,深入浅出,既讲核心要义和重点问题,又兼顾民法典基本框架、整体逻辑;既注重条分缕析透彻讲法,又重视以案普法,要易懂易读、实用管用。各级法院要及时举行案例发布,向各大媒体推送、发布典型案例,通过融媒体以案释法。
四是通过以案释法,促进司法建议工作的开展。根据司法实践情况,及时提出司法建议,提示有关方面完善体制机制乃至相关法规等,提高运用民法典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
责任编辑:高炬亮
- 上一篇:广西北海:海上丝路工艺美术创意产…
- 下一篇:2020年中国法院10大知识产权案件